國際醫療 義診傳愛

文/張瑩瑩,67級

國際跨文化醫療服務是一件奇妙的事,在不同文字不同種族之間,原本不求回報的付出,往往經歷人心與人心真誠溫暖的交流。感激透過語言不通的二人四眼相接,離開時依依相送,回報甚至被加倍奉還,久久不能忘懷。出國義診就是這類的事情。

猶記得少女15歲時,我心中的偶像是從英國來創辦彰化基督教醫院,兩代宣教士醫師蘭大衛父子。老蘭師母曾憐憫皮膚嚴重潰爛的少年,請蘭醫師切下自己大腿皮膚植皮給那少年。“切膚之愛”事蹟感動著我,心中立志以後要成為幫助人的醫生。

聯考考上牙科,本想重考。卻在北醫遇上一群非常照顧學弟妺的基督徒學長姊。每週有團契時間,相同信仰的契友們共同夢想著有一天我們要去山地、青康藏高原服務。於是大學中幾乎每個暑假我都參加偏鄉醫療褔音隊。 甚至去了早年仍沒有供電的蘭嶼。我心中有個新典範“馬偕傅士”,他不就是個手拿奎寧與拔牙鉗在樹下拔牙的牙醫宣教士嗎?我心嚮往和他們一樣偉大!

大學畢業後,專業訓練,結婚成家,生兒育女,出國二年後回國,照顧年邁父母公婆。日子在醫師,母親,妻子,媳婦,女兒…在不同角色中轉換,還得不斷進修求進步…從台南來北部念書落脚後,娘家婆家全在南部,我沒有後援,手上柴米油塩醬醋茶加上牙科大小工具,能稱職已屬萬幸,結果累出免疫疾病來。從前夢想不敵現實,已全塵封在記憶中。

一轉眼坐五望六,我承認自己平凡渺小,我自忖才能智慧有限,偉大二字我一點都不夠格啦!

2016年昔日北醫團契學長詢問是否願意到青海4000公尺以上區域,協助牙科義診。那時我正準備往西藏旅行,於是做了禱告,上主若保守我全團人平安去平安回,我就願意去青海服務藏人。

果然2017年,我去了4000公尺玉樹附近有好多犛牛放牧地區,雖經歷抵達的第一天就高山症,被打急救針的驚險,但看到靑山綠水風吹草低之處民眾簇擁來看病,我想為缺乏醫療資源地區服務的熱情再度被點燃。同年年底,我加入馬偕醫院國際醫療團隊,到北廻歸線通過的緬甸北部臘戍附近。剛下飛機眼前所見,彷彿時空膠囊,回到四五+年前台灣中南部鄉下,有著竹籬笆,香蕉樹,牛棚,黃昏各家炊煙嬝嬝的景緻。我内心深受感動,此時的我與少年的我在此相遇,尋回想當醫生的初心。

2018年底加入中華牙醫服務團再度到緬甸,二個成年兒女相隨一起學習。在中部蒲甘以及相距五百多公里南部瓦溪碼做鄉村義診。

借不到教室,村民搭起三座帆布棚,當作掛號處和內科加上囗腔外科使用。牙科則將躺椅圍繞大樹下圓環,病人就如同乘涼般,以酸角樹羽葉為頂,戴上遮光太陽眼鏡,最美麗的診所開張了。我們提供補牙、洗牙,根管治療、拔牙台灣醫療水準的服務。醫生來自台、港、美國及緬甸,加上很重要緬語翻譯的同工,我們是一群華人基督徒聯隊。單純來分享自己從上主所領受的恩惠。

害羞的緬甸人很誠懇好禮。才剛到村莊,小桌上一直源源送來現做的甜甜圈、炸蔬菜、豌豆餅,水果,茶水;中餐我們沒吃完前,他們绝不吃飯;坐下來用中餐時還有人在背後搧風,趕蒼蠅;牛哞聲是我們的配樂。下午離開村莊時,平常躲在家中的村民,老老少少夾道與我們握手,道謝。

記得高中時,南女曾有一棵有羽狀複葉高大的酸角樹,由於咖啡色豆莢狀果實嘗起來有青澀酸味,又叫酸果樹。坐在樹下小圓環,穿著體育服的學生,總愛在樹蔭下談天,看夕陽,說夢想。可惜那顆大樹現在已不在。緬甸酸果樹下拔牙補牙時,心中想的是南女夢想中的歲月。

畢業經歷四十年,早已告别青澀少女時,我竟有機會在外國實現樹下行醫。明知沒有做到百年前宣教士來台所行的萬分之一,卻有沾到邊夢想成真的喜樂和幸褔。

的確,分享的快樂是加倍的多,衷心期待下一次義診再起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