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美的紅樓──細說南女自強樓(二)

文 / 陳一鳴,南女歷史科退休老師

1899年日本因白蟻肆虐之影響,建築界一度施行「木造廢止論」,加以此時臺灣磚造技術日趨進步,並廣泛運用於各種公共建築上,自強樓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建起來的。其紅磚折衷式學校建築之特色除磚造外,多有混用西方歷史的建築元素,但僅是零星的、點綴式的素樸呈現,像自強樓山牆之華麗風格卻是極少見的。

因為是紅磚建築,將一塊塊長條狀的清水磚堆砌而成,與今日之鋼筋混凝土之「一體成形」施作方式不同,它允許分段分期施工,較不存在二次施工品質不佳的問題。同樣的施作方式亦可見於1914年成立的臺南中學校(今臺南二中)、及1915年落成的原臺南州廳(今臺灣文學館),該兩單位均留有照片見證,臺南女中並無建築當時的檔案留存,是為可惜!

位於今自強樓二樓會議室和數學科教師辦公室,是學校的講堂所在。日治時期學校均設有講堂,其大小至少要能容納全校一半的學生,南女講堂的規模約二至三間教室之大小,講台置於西側,與今日不同。又與南一中、南二中兩男校不同的是,該兩校之講堂皆為獨立建築,規模自是不可同日而語;南女則以自強樓之二樓部分空間隔出作為講堂,稍次之;本校另一源頭──二高女──則將室內體操場與講堂合併使用,並無獨立空間,更次之。

講堂,1935年,畫面後方鑲木框之牆為西側,一牆之隔即今教務處
講堂,1935年,畫面後方鑲木框之牆為西側,一牆之隔即今教務處

1926年為加強防震,於自強樓兩側增加磚造扶壁;近半世紀後之1973年進行結構補強。與前一年之實踐樓強化作法相同,將木構造的樓板更換為鋼筋混凝土,原磚造之扶壁或者因此也鋼筋混凝土化,但因色澤不同,本預計全髹以磚紅漆,並將新扶壁之灰平外表畫成磚造模樣,當北側部分髹漆後,發現效果實在欠佳,故南側髹漆遂取消,其剩餘款,轉於樓外西側增建保健中心與廁所(參考前一期照片,1991年新實踐樓落成後已拆除)。返校校友可稍加注意自強樓正面外牆顏色之差異。

眼尖的人可能會發現,在美麗的圓山牆「強」字上方的鋸齒狀空隙有一特殊物品,老一輩的人說那是一面「八卦鏡」,放置的時間不詳,原因說是因校門對街稍右處於光復後曾設有「陸軍804總醫院民眾診療所」(即現在之「生產力中心」所在地)之故。雖言:子不語怪力亂神,但此事或者不必全以迷信視之,姑且當它是對民俗儀式的一種尊重。

自強樓北側之地貌多變,從最早的荒蕪,到如今的花木扶疏,但見紅樓掩映於綠樹間,透著隱約含蓄之美;高壯的樟樹、南洋杉如護衛般長年固守,深情不捨;間有水聲淙淙引鳥翩蹮流連,靈動、靜謐皆美,如此校園,應是再難得有,南女人何其有幸,竟可輕鬆擁有!

卻有一事須得一提,似乎從自強樓落成之後,始終未見任何一張正面全景照片。昔時無之,可能因相機功能不彰,一條龍之立面只得側拍;今時又無,則一以綠樹遮掩半面,再則其前方之莊敬樓實體讓自強樓右前方更不開闊,全貌更是難得一見。如今南女圖資藝文館新成,學校可供運用之空間增多,除曾研議將自強樓改設為藝文展覽與活動之用,讓其歷史人文風情更加彰顯外,還給自強樓一個乾淨絕少障礙的面目,或者也是值得思考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