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女香樹──玉蘭花篇

 

 

校門口四柱中最東側的灰白色大理石柱身鐫刻著「壼範德門」金黃四字,昭示著此地是培養女子典範的入德之門,若然如此,則入得此門定然是幽香撲鼻、芳馨滿溢。

 

果然如此。民國八0年代初期,學校邀一成大歷史教授導覽校園,他以學者兼台南耆老之身分鐵口直言:南女的前身即台南市名人葉廷珪家族所屬之「葉家花園」。當時我「聽者藐藐」,其後協助修南女校史,希望言必有據,惜均未能在文獻上直證之。比較接近的是創校校長志保田鉎吉在創校十周年紀念一書中之〈創立時代的回顧〉一文提及:「農會的土地約八千坪,本島人的土地約四千坪,合起來作為校地是很足夠的」,其中的四千坪部分有可能是殖民政府向葉家強徵得來也未可知,只是統治者不能自揭瘡疤,遂輕輕一筆帶過。

 

無論如何,以校園現存的林木植栽觀之,花園的影子其實隱隱然現。君不見,曾遍植校園而今幾乎砍除殆盡的蓮霧樹,老而彌堅的龍眼樹,猶然翠綠的芒果樹,均可輕鬆想像當年峰蝶遍飛於花徑、鳥食於上果落於下之盛況,他如雨豆、紫檀、九芎、鳳凰、以及令人魂牽夢縈的酸果樹……,棵棵皆蘊育香氛等待吐露。

 

在眾香之中,論及高大與香氣,則以玉蘭為最;若論其標誌性,它也應該是最明顯的地標。南女校園究竟有幾棵玉蘭?一棵?兩棵?其實共有三棵,而且這三棵的種植時間應該都落在1966年。最明顯的一棵堪為地標,就是自強樓前層榕圓環右側一角的那一株,它應與建於1966年的莊敬樓同壽。初種之時僅高約3公尺,一副纖細瘦弱模樣,似乎耐不住風吹。如今則以超越半百之高偉豐碩繼續傳香,儼然成為南女校園一幅香氛的風景。

 

第二棵位於校友會辦公室前,應該是最常被光顧的玉蘭,親近性最高,開花時節不管是樂群樓的一樓、二樓、三樓,都很容易可以湊近一親芳香。且又位於奔赴合作社、熱食部必經之道一側,眾女走過樹旁,自然沾染清香。溫婉者撿拾被風打落的淡黃;偏執者甚至不惜攀爬摘採,必得香靈而後快;而部分遠遠觀之者,其實心多嚮往,只是不願褻玩、不肯獨佔,只求玉蘭花香在校園自然飄散。

 

至於第三棵何在?其實它原先是「不存在」的,大約三年前因為圖資藝文館的新建,學校收回教職員宿舍並予拆除,結果出現了兩棵原不曾吸引眾人目光的大樹,一棵是身軀含香的樟樹,另一棵即是花開清香的玉蘭。第三棵玉蘭初現之時,我已退休返校兼課,於校務不敢隨意指點,故特別請託學生幫忙關注,莫讓樟樹與玉蘭才剛露臉卻可能隨即香消玉殞。因為當時正在拆屋整地,巨大的怪手一旁虎視眈眈,彷彿隨時張口要吞噬一切,兩樹的命運危殆!然後圖資藝文館落成,不知兩樹是否還在?年初以來新冠肺炎肆虐,校園拒絕外人進入,大埔街便不是路過之地,第三棵玉蘭究竟是否還在?

 

據研究,玉蘭是1660年代初期鄭成功因想念家鄉,特由福建引進台灣種植。除玉蘭外還有樹蘭、含笑、夜合花等,皆是香花種屬,南女校園除夜合花外,四得其三實為難得。鄭成功雖不久於台,而遺香猶在。南女校園與延平郡王祠比鄰而居,玉蘭與樹蘭、含笑遍植校園,除了自愛自芬芳外,彷彿以一身清香款款向他致敬,而倆倆都在。


初種之玉蘭花(圖左為層榕,建築物為莊敬樓),1966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層榕旁高大的玉蘭花,20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