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紹76級的作家賴香吟—從新書《天亮之前的戀愛》談起

文/ 陳容,101級

編按:

76級賴香吟是南女作家列佼佼者,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,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碩士,曾任職於誠品書店、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、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。1987年發表第一篇獲獎小說〈蛙〉,其後散文、小說作品無數;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、吳濁流文學獎小說獎佳作、台灣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、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說獎等。

賴香吟2019年出版新書《天亮之前的戀愛》,寫一個時代,書寫14位日治時期的作家,他們身處政治動盪的不安。我們邀請101級新生代寫手陳容導讀賴香吟,看她從容舒緩的行文,期許南女作家又有新人入列。

如何閱讀賴香吟?如何從其人、生命經歷讀起?且記得她是府城人,曾把青春歲月烙印於椰樹與桔梗,爾後如多數南方學子,北上求學,飄洋赴日。學識與思考走得遠,寫作卻是不斷回望。如同小我生命與歷史相映、未來與過往的虛實重疊,回憶起一些微小片刻,發覺與此時自我產生共鳴,會心一笑。不妨可一併閱讀賴香吟於《南女風華一世紀》所寫的專文〈南女在我小說中的原型〉。那是屬於南女人共享的年少時代,也像是一種故鄉的姿勢,於生命與書寫途中,再再回返。

在科技與媒體變動、更新迅速的當今,連閱讀也要變得速食化,什麼都要講求快。然而,寫作快不來;寫畢擱放、修改,乃至出版,更是急不得。不妨從其中寫作歷時與出版年份開始認識她,細數賴香吟歷年來的著作,理解這一位作家:量絕對不能稱之多,但精於質地,其中情感細緻深邃,適合字句慢讀。

1997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《散步到他方》,賴香吟獨特的寫作風格便悄然出現。那樣的特殊,除了呈現在故事的安排與意象選擇,更展現於整體文風:彷彿是一種介於小說與散文之間的體裁。自然地同如呼吸,亦細巧地藏著寫作者密密的心緒與思考。這份擱置心弦的思考反覆出現,更像是對於當代文學小說的反思與檢視,同時也衡量自我與文學之間的距離。

賴香吟一直是一位對於寫作、文學與自我三者的關聯非常有自覺的書寫者。心懷對於生命、記憶與歷史過往的堅持,嚴肅地再三叩問為何寫作?而寫作又對於自己、他人可帶來什麼?(其後それから,2012)細細爬梳歷史遞嬗中,書寫者生命經歷與文學路途兩徑的相逢與交疊(天亮之前的戀愛,2019)。因此,外在的形式反而退隱,裁剪剩下的都是直視心靈內在的探問:直覺式的感受、幽微的心意,喜歡,悸動,愛與憎,失落與回憶。劇情反倒不特別重要,一切宛如霧中風景,看得見也好,迷濛如夢亦無所謂,最慎愛也是最真實的都是感受。

《島》是第二次的嘗試。特別的是,收錄的小說按時間排列,時光列隊,如後記〈告別九零年代〉的隱喻,是預備別離的告別姿態。而《霧中風景》歷經十年歲月。有些篇幅,如作家自述,那是「看到世界的最初的模樣」,且是「之後再也寫不出來的」,其中是一種對於往昔自己最直純的書寫的珍惜與凝望,時間之河總在行走,書寫本身也隨之流動。《史前生活》則環繞於年輕時日的私密回顧,集結起數年來累積於自由副刊專欄的散文,另收錄未曾發表過的中篇小說〈蟬聲〉,循此途徑選編,亦是盤點與梳理。

《文青之死》像是弔念與回憶,「所以文青已老,已死——這些年,觀看同輩甚至較我年輕世代之文青變形記,不免有此感嘆,可我又偏偏不想放棄」,是一個時代的徬徨、感慨與退場,需要時間醞釀、時候成熟,「這本書裡的故事,寫得慢,離得遠,……,是現實人生凌駕靈敏之心;我們得先學會活得夠久,才能等看生命要教給我們什麼。」彷彿精煉出寫作者面對生命與書寫的姿態,能夠拘謹地處理大量的情感,不增不減。

在2007年的《史前生活》至2016年的《文青之死》間,於2012年出版的《其後それから》乃為一異數,乍響文壇,驚動數個世代的文學人。有人稱那是與逝去友人的對話,亦有人不分青紅皂白地以挖找八卦的心態翻讀,那毋寧是一種暴力,對於書寫者的不敬重。這是如此溫柔的書寫,讀者必須撥開那些穿鑿附會的解讀,真誠地閱讀《其後》,誠如書寫者如此真誠地面對寫作本身,平靜地面對生命中的喧擾,那些事過境遷、親人的老去與離世、書寫的停滯與牽絆,將在文字中獲得平撫。

《其後》像是散文又像私小說,獲得當年度台灣文學金典獎長篇小說獎,彷彿為此訂下分類,實則不然。《其後》文體彷彿多變,書寫的語氣卻又是如此一致,藏有日記般喃喃絮語,隱晦幽微,難以正確分類。或許不需要分類,更多的是誠摯而坦然的心思、直視傷口的勇氣,那是一位心緒細敏的寫作者,嚴肅而小心翼翼面對文字的姿態。

2019年的新書《天亮之前的戀愛:日治台灣小說風景》,找回日治時代文學雅士的生活情狀、書寫日常。在日文與中文之間的流轉、大寫政治的更迭中,賴香吟捕捉這些作家珍貴的身影,重現在當年險峻環境下的文學夢想與實踐,帶領日治小說穿越時空桎梧,重返當代文學現場。

從顯得早熟的小說集《霧中風景》、向內掏挖反思的《其後》,到《天亮之前的戀愛》,具有更強壯的寫作能量、更大的企圖,評寫日治台灣小說,更彷彿是與這些「發燙而寂寞的前輩」以文字交心,以彼此共享的文學踏成一條路,「是個人之問,也是群體記憶的迷惘,是問過去,也問未來」。在此刻台灣,正逢價值觀念與認同變遷、交替之時,在賴香吟筆下,文學不僅是對於私己內在的爬梳,也是從歷史漫流的文人風景裏,重新找到一個凝望未來的視角。

延伸閱讀:

南女在我小說中的連結

小說裡的從文自傳

關於沈從文、韋錦周、俞曙方、詹伯望、詹邦畿、賴香吟(文/莫昭平,58級)